中国植物志
>> 第25(1)卷 >> 蓼科 Polygonaceae >> 沙拐枣属 Calligonum
19.乔木状沙拐枣 图版31: 9
Calligonum arborescens Litv. Sched. ad. Herb. Fl. Ross. 2: 28. 1900; Pavl, in Fl. URSS 5: 592. 1963; auct. non Mattei; Сосков в Новости Сист. Высш Раст. 11: 104. 1974. p. p.
灌木,高2-4米,通常自近基部分枝。茎和木质老枝黄白色,常有裂纹及褐色条纹极显著当年生幼枝草质,灰绿色。叶鳞片状,长1-2毫米,有褐色短尖头,与腊质叶鞘叶连合。花2-3朵生叶腋,花梗 长约3毫米,中下部有关节。果(包括刺)卵圆形,长15-25毫米,宽10-20毫米,幼果黄色或红色,熟果淡黄色或红褐色瘦果果椭圆形,具圆柱形长尖头,极扭转,4条果肋空出刺在瘦果顶端略呈束状,每肋上2行,基部稍扁,分离,中上部2-3次叉状分枝,稀疏,较细,质脆,不掩藏瘦果。花4-5期月,果期5-6月,在新疆吐鲁番栽培,8-9月出现第二次花果期。
宁夏(中卫沙坡头)、甘肃和新疆(吐鲁番)栽培,均从国外引入,生长良好。
该种与头状沙拐枣C. caput-medusae Schrdnk相近,但后者果实(包括刺)近球形刺寥集交织,掩藏瘦果,可以区别。我国从中亚引入乔木状沙拐枣与状状沙拐枣栽培,其生长于繁殖状况,本种均不如头状沙拐枣良好。因此,目前我国西北各省、区引入固沙造林的本属植物中,多数为头状沙拐枣,本种仅混生其中,数量很少。